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冠动态/第四期/2020-03-02

安雅·马提尼(Anja Martini/NDR播客主持人(简称:主持人)

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 (Christian Drosten)/病毒学教授(简称:教授)

本文作者申明:这里的文字介绍,对话翻译,背景说明或评论完全基于个人兴趣,与德国北德广播公司NDR没有任何关系。

 

 

 

1.       德国及相关国家的情况

德国确诊病例数从周末开始翻了一番,达到130多人。教授认为德国并没有发现全部感染病例, 目前正处于由于叠加效应而产生的指数上升阶段。感染正在全国扩散。但同时, 各大医院, 包括教授所在的医院, 基本做好了准备。现在是对所有因为流感或病毒性肺炎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新冠测试, 不再考虑他们的接触史。通过这种办法发现了一些感染者。

教授及他的研究所现在的一个关注点是,试图通过对病毒基因的测序, 找到病毒传播变化的线路。因此, 他四处联系以获得患者的病毒取样。

 

2.       德国之外国家的情况(无)

 

3.       针对听众关心的问题

       3.1  针对有听众询问是不是如果年内出现疫苗,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教授说,他本人不是疫苗方面的专家,也不是绝对内幕人士。但他可以转达绝对内幕人士的话,就是大规模疫苗出现的时间要到2021年夏天。

教授指出,疫苗开发实际上在技术上已经非常、非常先进了。另外由于埃博拉转基因疫苗的成功经验,各国监管部门对转基因技术在疫苗上应用也放宽了许多。但所有这些都是指在实验室里。对于许多媒体,尤其是美国,经常报道某公司将在下周交付首批应用研究疫苗,教授认为实际上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种东西只对第一次的新闻报道有用。

真正缓慢,而且不能加速的是临床试验研究。教授描述了临床试验的几个步骤。首先是动物试验,要证明疫苗对动物有效果,没毒性。因为,疫苗中除了含有刺激免疫系统的病毒成分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要证明它没有毒性等等。然后是在人体身上做第一个临床试验。将会有一小群人接种疫苗,对其进行测试,看是否能很好地耐受。就是说,甚至连问都不问,疫苗是不是起了作用。再下一阶段是给更大的一群人注射,看看疫苗是否有效,抗体会不会出现,或者会不会有细胞免疫反应。即所谓的保护关联是不是在实验室里能测到。最后进入临床研究的其它阶段,即三期大型队列研究。此时,接种者要暴露给感染环境,然后证明接受过这种疫苗注射的群体,发病率比未接受注射的低。整个过程到这一步,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高昂。这些都是必须经过的医学过程,不可能让它加速通过的。

3.2          针对是否有可能出现药物的问题

教授说从报道中知道,中国在进行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这种药有可能成为第一种可用的药物,因为已经处于临床试验了,应该会快些。但是没有任何文献报道研究情况,比如如何进行的,进展如何,如何选择患者等等。他说不出什么来。 

3.3          有听众提问被感染后的免疫力情况

教授说,就目前情况而言,新冠病毒带来的免疫力很不稳定,几乎没法直接测量。他只能根据其它病毒的免疫力情况进行推测。他认为新冠病毒的抗原稳定性非常强,所以它必须留下不稳定的免疫力,不然病毒就消亡了。类比的是非典病毒,中国的几组非典感染患者在5年后,基本检测不到抗体了。当然有些科学家从中检测出其它免疫成分。但教授由此推测,新冠的免疫力可能也会持续5年左右。

 

4.       科普性知识

4.1   为什么要对病毒基因进行测序, 和已经从中发现了什么。

教授说, 首先, 德国目前的病例都还是输入型的,即只有外来病毒。而很多输出病毒的国家,比如伊朗,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他希望为这些国家做些事,把信息提供给大家。另外,由于欧洲和非洲的密切联系,他很想知道病毒在非洲爆发的根源。比如究竟是由中东阿拉伯地区传入的, 还是因为在非洲的大量中国工人带入的。还有,现在世界各国, 尤其是中国,开始出现在外交层面评价各国应对措施的苗头。他想从科学上找出证据, 看看各种评价是否合理。

从科学角度讲,教授认为,一种特定的病毒究竟是从那里输入的,可能会对医疗产生影响。目前世界各地的病毒还是彼此分离的,并在各地自行蔓延和变化,各自出现对环境,对人类的不同适应,变强或变弱。比如伊朗,中国,意大利,美国等等。病毒在中国明显分裂成多个组。了解病毒的变化对理解病毒的适应过程和原因,对病毒的多样性,对大流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会有帮助。同时,将这些分析应用到数学模型中,通过数学推导用另一种方式证明病毒的蔓延速度。而不是像现在,单纯利用病例数字。

教授举了一个从德国巴符州发现的令他惊讶的基因例子。教授从这个患者的病毒基因组里发现了来自上海的慕尼黑病毒基因特征,以及来自意大利的病毒基因特征。但从中发现了一个共有特征。教授据此推断, 病毒在德国某地已经发生了混合,其根源是中国的一种尚未测序或尚未公布测序的病毒。它可能是来自上海本地局部性的爆发。也可能是武汉传入上海后, 在上海驻留并发生了改变。

 

4.2   目前媒体到处都在报道群体感染,到处流传60%70%这些数字,这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教授首先解释了基本传染数R0这个概念。R0与原来讲的侵袭率不同。侵袭率需要考虑接触情况,而R0是一个平均数,就是一个人感染了另外的多少人,不管他与多少人有接触。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接触聚集群。不必知道聚集群里有多少人,只要观察,一个感染者进去两个星期后,数一数有多少被感染的人出来。对于新冠的情况,不同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值,目前大约在2.53.5之间。教授说他的直觉是3,或者比3 少一点。就是说,开始有10个病人,两个星期后是原来的10个再加30个,共40个病人。可以想象,增长是爆炸性的。

问题是这种增长什么时候结束,因为被感染过的人会有免疫力。极端情况,所有人,就是整个群体都被感染过一遍,感染自然就停了。就是说,大流行带来的扩散不可能通过个体的免疫力来阻止,能够阻止的只有减少病毒可利用的传播机会。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建立起大量的免疫力。反过来回到问题,R0至少等于几的时候,疾病才能继续流行下去。答案很简单,R0要等于1。一个传一个,如果传不到一个,流行传播就有中断的危险。按教授的说法,那个时候虽然有些人喉咙里堆满了病毒,病毒也没地方去,因为很多人都免疫了。对于这种新冠病毒,就是说要从3变成1,必须减去3分之2才行。3分之2的百分数是66%。结果出来了。无论出现各种数字,这种思路是其中的核心起点。

但是教授进一步指出,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简化的思维模型。现实远比这个复杂。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有多少时间来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是两年,按德国目前卫生系统的承受能力,没什么问题。如果只有一年,则会有大问题,因为人数太多了,整个医院和诊所的能力将被耗尽。这里他点出了德国应对新冠的核心考虑:“我只能再三重复这句话,个人不用担心自己会很快死去。这是不可能的。发生的概率微不足道。这里涉及的不是对个人考虑,而是可能要把它提升到另一个层面,不是关于小我主义,而是关于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医疗系统。”

教授表示,德国有条件,有机会去赢得所需要的准备时间。目前至少可以通过措施将蔓延速度延缓到夏天,利用夏天干燥和紫外线的优势,再拖几个月,以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全年准备。

 

4.3          关于新冠蔓延速度问题

教授认为,这是流行病学中的一个关键指标。但目前还很难得到准确数字。有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但教授指出,这种数学模型构建需要大量的细节参数,在疫情刚开始时几乎不可能得到。其计算的结果必然带有极大的误差。

目前比较好的方法仍然还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二次侵袭率。就是从一组感染者出发,调查他们的接触人,数一数一两个星期后一共又有多少人被感染。有一个计算公式,接触者中感染人数除以接触者总人数,得到一个百分数。教授提到德国在慕尼黑感染事件时做的调查,以及世卫组织访问中国后提供的报告,其中提到日常普通接触环境下为5%。但教授认为,这个数字并不能准确反映真正流行病感染场景。无论哪种报告,做调查的时侯就是中断调查的时侯,因为被发现的感染者立刻进入隔离,中断了继续传播的可能。根据教授自已对调查和报告的分析计算,他认为应该在10%左右,倾向于12%。与大流行性流感病毒(Influenza)25%30%相比,教授认为新冠的蔓延速度可能不算很快。

 

5.       措施及社会性话题(无)

6.       补充及评论 (无)

话题:



0

推荐

锐雷

锐雷

7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人生的黄金时间,三分之一献给了中国,三分之二献给了德国。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兴趣慢慢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