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冠动态/第二期/2020-02-27

科琳娜·亨尼格 (Korinna Hennig)/播客主持人(简称:主持人)

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 (Christian Drosten)/病毒学教授(简称:教授)

本文作者申明:这里的文字介绍,对话翻译,背景说明或评论完全基于个人兴趣,与德国北德广播公司NDR没有任何关系。

 

 

 

1.       德国及相关国家情况

教授的实验室正通过对病毒进行测序来识别传染线路。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意大利输入型病毒的测序工作,同时期待意大利方面能公布自己的测序结果,以便将两者进行比较。但意大利方面好像没什么动静。教授说,实在不行就把测序结果寄过去,让意大利同事自己去比较。

 北威州又发现了新病例,临时关闭了相关地区的学校和托幼设施。但仍然没有测序结果。教授猜测可能是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原来是他的研究所向各地打电话,索取信息和取样。现在,他的实验室成为德国卫生部和疾控中心指定的冠状病毒咨询实验室,同时具有给各地实验室的参照功能。各地卫生局将主动将信息和取样发送给他们。他们同时需要指导全国各地实验室完成新冠检测准备工作。他估计协调出了问题。

 教授确信,只要完成测序,就会搞清楚传染链的情况。他同时推测,北威州的病毒应该与慕尼黑病毒无关。

 

2.       德国之外国家情况 (无)

 

 

3.        针对听众关心的问题

 ·         有关是否可以通过接触发生传染

教授说,这种病毒有两种传播方式。一是通过空气的飞沫传染,比如通过咳嗽。这种看不见的小飞沫,先停留在空气中,形成病毒云团,然后几分钟内,最长5分钟后下沉到地面。教授认为,飞沫的喷射范围在两米左右。如果有人在此期间吸入了飞沫,自然会发生感染。另一种是接触感染,比如手上有没洗干净的鼻涕,然后摸了比如门把手之类。教授认为,这种传染的效率不高。因为另外一个人需要接触门把手,同时要用手摸自己的鼻子或嘴巴。对于病毒在物体表明存活的时间,教授说,没有新病毒的数据。但有很多对非典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研究。他认为这些研究经常相互矛盾,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强。因为研究中使用的病毒都是实验室人工细胞培养的,非自然病毒。另外如何把病毒放到物体表面,也是千差万别。但也可以假设,如果物体表面没干透的话,病毒应该可以活23个小时。更长,比如几天是不可能的。病毒早就失去活性了。

 ·         有关口罩的询问

教授说:“在一个普通环境,对一个普通人,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口罩有任何用处,或能提供任何保护”。同时他承认,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买不到口罩。口罩对医院是必须的,因为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目前保障医院都非常困难。如果大家都去买口罩,不管是网上订购或其它什么地方,只会给医院保障增加更多的困难。因为所有口罩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现在还不是让全国人民都戴口罩的时候。结论是,一是没用,二是时候不对。

 ·         再次针对问题,这个病毒跟季节性流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流感不要隔离

教授说 ,现在有很多办法对付流感。首先是疫苗。德国希望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0%,但从来没实现过。极少有人有兴趣去接种疫苗。现在疫苗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孕妇,老年人。其次是靠群体免疫。针对季节性流感,所有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免疫记忆,从而减轻了流感带来的影响。流感病毒的毒性一点都没减少,依然有害。但几乎所有人都会部分对病毒免疫,有些人甚至完全对病毒免疫。所以病毒扩散得没那么快,也没有产生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新冠病毒完全不是季节性流感病毒。所有这些因素对它不起作用。

 ·         针对高危人群是否还可以出门的问题

 

教授的建议是,只要当地卫生局还没有明确采取特别措施,即使是高危人群,也完全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目前的行为方式。目前德国境内没有独立的,滞留循环的病毒传播。现在看到的感染事件都还是有限的群体传播,已经得到了良好的监控。但要特别留意新闻报道。因为情况会发生变化。

 

4.        科普性知识

·         有关利用病毒基因测序追踪传染链的问题,教授说,病毒的基因组有30000个碱基对。当病毒在患者之间传播时,病毒自身保持不变,但一些碱基对的位置会发生交换。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推断出谁感染了谁。他希望世界各国科学家能坚持序列公开的做法,这样会为了解病毒起源,全球追踪感染线路提供帮助。

 

·         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开发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即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并介绍了大致设备情况,和人员操作过程。同时指出,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和中国,其它国家全部采用他们开发的检测方法。并由他们的实验室分发试剂和研发记录。中国之外的病毒,基本都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

 ·         教授还介绍了德国实验室体系,及目前对新冠进行大面积测试的准备情况。首先是各大学附属医院和其它大型医院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它们都已完全具备测试能力。不具备实验室测试能力的,或因成本原因放弃实验室能力的医院一般会加入大型实验室联盟,成为其会员。这些医院的检测需求一般由联盟的中心实验室满足。德国存在多个相互竞争的联盟。这些联盟的新冠检测能力已经接近完成。还有一些组织工作要做,比如招聘医生以便为测试结果提供咨询等等。总之,离全覆盖的检测能力还有一段距离。

·         针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教授介绍了一个流行病学概念,基本传染数R0,即一个感染者会产生出多少个下一代感染者,完全不考虑传染过程。从报道的研究文献看,R0数字波动范围非常大。教授认为,很大原因是科技文献的商业化行为引起的。他说:“不需要系统性地了解病人,只要通过间接的数据,也就是报告数据,就可以推导出来。这对疾病数学模型构建者来说简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魅力。自己不需要从事流行病学这个行当,仅靠公开发表的数据就可以开干了。这在我们感染流行病学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最早一批的病例报告总是同时被数学模型构建者拿去,立刻变成了发表的科学论文,变出了魔术般的R0值。必须指出,这是科学中存在的一个特定商业行为。现在大家都有些害怕,因为大型科学期刊就这么轻松地接收了这些快速论文。正是由此,我们从多个渠道知道,R0是如何估算出来的。可以看到,这些估算的波动有多大。”

·         相对于基本传染数R0,教授还介绍了一个他本人更喜欢用的流行病学概念,侵袭率(Attack rate)。即一个感染者通过接触感染其它人,最终会使多少个人被感染。为获取侵袭率,需要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与患者交谈。因为其核心是追踪调查接触者,数据结果更为生动形象,同时还能得到比如传播方式这种信息。教授再次提到对慕尼黑感染事件的研究。他本人为数据收集提供了帮助,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德国的疾控中心)和慕尼黑卫生局的专家对数据进行了评估处理。直接得出的非家庭接触侵袭率是5%。这里特别提到非家庭接触,因为家庭接触更紧密,需要另外的调查方法。考虑到感染者尚未进行完全接触就被隔离起来,推算的结果是10%15%。教授个人认为在10%20%。即感染者接触100个人,其中10 20个会被感染。比大流行性流感病毒略少,而类似于猪流感。教授同时认为,这个值也与人口密度,社会交往的距离感有关。比如,西方文化的亲密接触拥抱,和中国的高密度居住都会对这个值发生影响。

5.        措施及社会性话题(无)

6.       评论及补充

 以下这段话是直接翻译。可以设想一下教授对形势的评估。主持人特意问教授,他本人现在还会不会去意大利旅行。因为教授认为欧洲国家间的旅行警告没有必要。

 

 教授说:“我当然还是会去意大利旅行的。我不相信那里感染的密度如此之高,以至于随便一下就被感染了。同时,当人们听到了:啊哈,那个人从意大利回来,感染上了病毒。之后会有一些反应也是自然的。这其实是一种风险考虑。关键的是,人们从接受到的信息里得到了什么。现在看到的,其实还只是几个感染病例。新闻媒体自然不会报道还有很多其他人,他们也是从意大利回来的,并没有被感染。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重要新闻节目中采访了很多人,他们说:哦,我在意大利,真是太好了。我们在南蒂罗尔滑雪。玩得太开心了。什么?病毒?哦不,我们没有见过任何病人,我们自己也棒极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当然会得出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到底为什么在这里?我们自己在这里说什么呢?完全没有问题嘛。需要明确的是,这就是人在认知中必然带有的主观性。”

 

 

 

 

话题:



0

推荐

锐雷

锐雷

7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人生的黄金时间,三分之一献给了中国,三分之二献给了德国。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兴趣慢慢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