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德罗斯滕教授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报告。虽然其数据基础已经与现实有了较大差距,但从中可以强烈看出德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思路:在健康与经济之间寻找平衡。

 

⁃⁃⁃⁃⁃⁃⁃⁃⁃⁃⁃⁃⁃⁃⁃⁃⁃⁃⁃⁃⁃⁃⁃⁃⁃⁃⁃⁃⁃⁃⁃⁃⁃⁃⁃⁃⁃⁃⁃⁃⁃⁃⁃⁃⁃⁃⁃⁃⁃⁃⁃⁃⁃⁃⁃⁃⁃⁃⁃⁃⁃⁃⁃⁃⁃⁃⁃⁃⁃⁃⁃⁃⁃⁃⁃⁃⁃⁃⁃⁃⁃⁃⁃⁃⁃⁃⁃⁃⁃⁃⁃⁃⁃⁃⁃⁃⁃⁃⁃⁃⁃⁃⁃⁃⁃⁃⁃⁃⁃⁃⁃⁃⁃⁃⁃⁃⁃⁃⁃⁃

新冠动态/第十一期/2020-05-14

科琳娜·亨尼格 (Korinna Hennig)/播客主持人简称主持人

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 (Christian Drosten)/病毒学教授简称教授

••• •••

主持人 今天,我们想就一个新视角做一些讨论。至少在我们的播客里,有一个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到目前为止,至少在我知道的讨论里,拯救经济和保持低感染率是不可能同时做到的。就是说,针对大流行采取的措施,可惜也是经济的敌人。现在,有一个最新研究对此做了另一种考虑。这个研究把经济代价、基本传染数R和死亡人数放在一起考虑。希望通过计算知道,就整体经济而言,是不是只是因为采取了限制措施才造成了经济损失;是不是采用极端的放松,不采取措施,也有可能同样给经济带来问题。

我读一下前面提到的第一句话:“在有关下一步抗击新冠大流行行动方案的公开讨论中,人们往往将健康保护与经济利益相对立。这种看法就目前问题而言并不公正。”如果允许我直说的话,这句话不仅是这项研究的前提,也是研究的结论。对外行人来说,结果可能会让人有点惊讶。德罗斯滕先生,可能必须要先说明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研究?是谁做的?是谁在背后支持的?

教授 我觉得这里面很有意思。现在看到了,我们德国的生命科学和经济科学共同设立了一项研究,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果。这是由布伦瑞克(Braunschweig)的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Infection Research)的迈克尔迈耶-赫尔曼(Michael Meyer-Hermann)团队和慕尼黑Ifo研究所(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克莱门斯福斯特(Clemens Fuest)合作完成。这两位都是面向公众各自表达过各自立场的知名科学家。但现在,他们进行了合作。这两个团队的研究是以仿真计算为基础,仿真模拟了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经常在播客中谈到流行病学模型的存在,就是流行病学模型化,希望从中能映射出人群中复杂的感染传播进程。这就是迈克尔迈耶-赫尔曼研究小组做的。而Ifo研究所通过经济学模型化或仿真,试图弄明白,经济的哪些领域通过哪些限制措施能受到多大影响、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这些损失的关联如何。以及如何将它们表达出来。比如,利用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等等。

到这里,我只能说,我完全没办法参与讨论。从根本上讲,我也没有真正搞明白到底做了什么,我学错了专业。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Ifo研究所昨天公布的这个研究报告非常重要。因为,这在德国确实是件新鲜事。我认为,将两个不同学科的研究数据和仿真结果以这种方式汇集在一起,这在全世界都是件新鲜事。这也是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的。

主持人 尽管您说这不是您的专业,但我们还是可以谈论一下,因为我们都读过一遍了。整个研究的出发点是:假设德国每天新增加300个感染病例。这对卫生局来说是可控的。这里的可控是指,可以进行接触追踪和引入隔离措施。从您的观点看,这样的值是否合理?

教授:我们可能可以笼统地说一下。作者在这个研究报告里多次重复的一点就是,这里是做了一种假设。没有假设什么都做不出来。将现实粗略化也属于一种假设。就研究的整体而言,是有一些粗线条的东西在里面。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德国有400个卫生局,他们可能能够处理掉每天300个病例。但如果想到病例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个别地区肯定会有问题。总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些特定的地方病例会以很高的频率出现。这个时候处理起来就会有困难。除了地区性差异,这里面还有很多其它的东西,研究做了非常粗略的简化。

然后还有一点,研究也很明确地说出来了:经验数据的严重不足。就是对经济的影响数据,各个行业的数字和经验值都非常缺乏。另外,除了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外,其它的健康损害被省略掉了。就是说,有人患有其它疾病,但因为害怕被感染而不去医院就诊。这也是新冠带来的附带伤害。还有附带的各种心理伤害,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续影响,包括经济上的后续影响,等等。

有人这里可能会说:这是弱化了新冠感染的影响和意义。实际上,其它疾病更重要,所以就忘掉真正的新冠感染吧。不对,这不是这里要做的论证。这里想论证的是,一般来说疾病都有经济上的后续伤害。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中再提取出一些限制性的东西。我这里想说的和作者说的一样,就是目前并不总能通过数字的方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但从本质上来讲,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是稳健的。这里的实质信息简单地说就是:不能说,采取接触限制措施只对流行病学有好处,而对经济有坏处。反过来,如果向经济提问,你们到底要什么?那么经济肯定会说:一切像原来那样回归到零,就像这种疾病从来不存在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搞经济了。这样是不行的。这是因为这里存在这样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就是,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里。这个社会不会容忍,高龄人的生命价值被贬低。听起来就像这样,这些人还要活多少年?原来只有几年了。那好吧,这些人可以牺牲掉。

这不是我们的道德伦理方式,不是德国的社会方式。即使带有各种主见的人想宣扬这种东西,我们的社会也不会容忍。所以说,如果病例数量上升了,更多的死亡出现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再次踩刹车的情况。这就是这个研究得出的非常重要的基本假设之一。

这个研究的另一个基本思想是,我们愿意做出假设,我们不是非要进入一个新的完全停摆状态。这里再解释一下,在疫情大流行研究中有个叫“锤子和跳舞”的概念。就是说,首先要用锤子砸下去,因为你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打断感染链,那我们就到处砸,希望能打断它。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谁也不许出去,禁止接触。这就是锤子。这个阶段我们明显已经走过来了。

然后就是与老虎一起跳舞,与疫情一起跳舞,尝试着把整个疫情控制住,但又不是完全禁锢起来,否则就要忍受其它的东西,比如经济。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跳舞的阶段。现在,我们要做这样的设想:不是必须回到锤子上,完全地封城。而是要一点点地找出,在哪里可以把拴老虎的绳子放松一点,但又不要让它一下子把人扑到。这就是基本的思路。

转化为现实就是要提出问题,比如:如果我们放开了学校某些学年,一个月后,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科学数据,我们可以用经验的方式看看。是的,没有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比如比较高的新感染发病率。然后,我们就可以做进一步调整,比如说,也许我们还可以增加班级人数什么的。这只是作为学校方面的一个例子。在其它很多领域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在上次播客中谈到了餐饮业,当然要放开,当然不能让它消亡。我们现在来详细考虑一下:室外区域,可以先从那里开始。有些迹象表明,那里的传播要少一些。如果顺利的话,一个月后可以再做调整。所有这些考虑,就是与虎共舞。不管怎样要把它拴住,把它控制住。但也必须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刻放松一下。在这个前提下,研究的作者说,这种做法符合一些特定的假设。

根据在特定细节化基础上采用的限制或放松措施,研究给出了一些经济的核心指标、单一经济部门的经济数据,假定的承受情况和假定的后果。这里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在一个特定的发病率(incidence假定下,在一个特定的死亡人数的假定下,以及对控制措施的一个特定需求下,得出了结论,会有多少病例和具体需要多少控制措施。这里的意思是,比如,通过卫生局进行病例追踪,由卫生局实施对特定公司进行免疫隔离,对特定家庭进行免疫隔离。感染病例越多,需要采取的措施越多。

主持人 这样又会产生具体的经济影响。

教授:是的。这样又在小范围内损害了经济。随着感染病例越来越多,也会影响到大范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维度就是时间。这里做了一个有意思而且合理的假设。研究说:以420号(译者注:德国第一次解除部分封城措施的时间)为一个确定的现状。这个状态通过传染数-时间R-t进行了特征化。按照迈克尔迈耶-赫尔曼的模型得出当时的现状是,传染数略高于0.6,低于1。再就是研究报告出来的时候,就是420号的两星期后,整体上又波动回到了1。我今天早上查了一下,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今天给出的R值是0.81。我们之前说过,对待数字波动要小心。人群中的发病率越低,它的波动性就会越大。实际上,R值在人口高病例的情况下会特别稳健。

现在,我们来把它作为基本假设。我们现在假设,在限制放宽之后,也就是420号之后,我们的R数为1,或者为0.7,或者为0.5,直到0.1。我们要问,这对医学和经济都意味着什么?医学上有一个认定,可以很容易说出来:如果R数在1的范围内,疫情会持续到2021年夏天。这是这个研究的观察时间段。因为有一个默认的假设,到了2021年夏天,疫苗会在人口中大范围使用,疫情随后就结束了。按我的观点,我也会同意这一点。这样就可以说,必须要算到那个时候。

计算结果表明,如果R数在1左右的范围内,德国将会有相当数量的新增死亡人数,其范围在几万人左右。这几万人,可能相当于在一个重流感季节的纯死亡人数。但我认为,与其他年份相比,这会带来一个明显大得多的超额死亡率。这也是由于健康上的附带伤害所引起的,因为人们不愿意生病去医院。就是说,在所有场景中,这些都没法与季节性流感相比。这里涉及到的只是直接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死亡。它并不是像我们记录的大流感超死亡率那样,而是会产生明显更高的超死亡率。

主持人 这几万人指的是到2021年夏天之前这段时间,也就是累计死亡人数?

教授:没错,而且还只是直接由这种病毒引起的。假设R数为1,我们每天的新感染人数在1000人左右,同时保持这种持续性。不是说每天都有1000人,而是这种蔓延活动即使考虑到序列间隔也不发生改变。现在,可以对这种情况做一个对应的经济场景,这是可以计算的。这里意思是:来一个放松,我们说,让R=1持续下去,看看需要多长时间,经济能从封城的损失中恢复过来?这个研究在这里用了正确的方式做了预测:不仅在封城期间,包括在封城之后,经济还会变得更加恶化一些,直到某个时候出现经济复苏。在一些场景中,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1年的秋季或冬季。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如果允许R=1,虽然经济看起来只受到了较少的限制,但由于要反复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比如检疫隔离,这种不停的制动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会拖得很长。这会导致经济回到起始水平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而其他的场景是,继续采取严厉的限制措施。比如说将目标值定位在,R = 0.3或者0.1。当然,我们目前根本没打算这么做。这样就要真正继续采取非常、非常强的刹车行动。其实,就是让封城措施大部分继续存在下去。然后,这就有可能导致经济现在就出现严重崩溃。即使之后人口中只有极少量的病例数,为了把经济从这种低水平重新发展回去,需要的时间可能会相当长。因为经济的起始水平相当低,很多东西都要重建。简单说来,就是整个经济行业都要用新公司来代替破产了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起点水平很糟糕的原因,这样的恢复时间又变长了。

有一条金色的平衡之路。这条金色的平衡之路对应在R值上就是0.75。这是在经济效益下降的深度和由此带来复苏的持续时间之间,找到的一个比较好的折中点。就是说,经济下降到适当的低位,然后恢复起来也相对较快。R的最佳值是0.75。这个值也使死亡人数保持在一个相对可以承受的水平上。在这个评估期内,死亡总数明显低于1万人。这里指的是直接死于这种病毒的人,而不是超死亡率。

主持人: 这个大概就是传染数,就像您所说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今天早上公布的内容,比我们现在的这个数字低一点。对经济来说,这可能确实是整体上比传染数为1的情况更为有利的计算结果。

教授:没错,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作为保留,作者也提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在量上都是可靠的。最主要的是要理解一件事:经济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经济,特别是要从经济学上充分认识到了,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开是根本没用的。这会带来经济上的大幅回落。必须在这里找到一条金色的平衡之路。现在估计出了0.75,这个数字不可能完全精确地与现实对应上,有可能不完全精确。科学家也根本没有提出这种要求。他们想做的是,向公众传达出这么一个基本印象,那就是有一条金色的平衡之路。我认为这一点极端重要。

这是一个用德语写的研究报告,我们会把它列在播客的参考文献中。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读一下,同时把它带入到自己的意识里,我认为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从定性的表述来说,这是对科学做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贡献。

主持人: 对外行人来说,读起来也很容易,因为里面用了不少图片。它可以把我们现在试着不用图片想传达的东西做个再次说明。您刚才已经说出了死亡人数。从外行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因为,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个思考:我接受那种极端观点,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只关注这点,不把其它东西放进来一起考虑。现在发现,并不是传染数越小,死亡人数也跟着变小。实际上,直到0.75,死亡人数大致上一直保持不变。要到0.75之后才会有大幅度地增加。就是说,不管是0.75还是0.4,涉及到的死亡人数差别可能不会很大?

教授:是的,没错。因为这里可以假设,基于发病数字,就是基于当前人口中的感染活动,利用卫生局的能力,目前还是能够很好地追踪感染链。直到人口中感染活动变高,或者通过措施放松诱发出更多的感染活动,从而使传染数达到比如0.8。但如果放松得太多,最后落到了1的范围,那么整体上就会积累起来。然后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去进行控制,但这样也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继续放开,这个研究对这种情况就没有进行建模计算了。但我们还是应该补充一下,如果继续放开,那么这个指数函数的基数应该会上升到1.3,甚至可能到1.5,然后就停不下来了。然后死亡人数也会按指数增长。

••• •••

⁃⁃⁃⁃⁃⁃⁃⁃⁃⁃⁃⁃⁃⁃⁃⁃⁃⁃⁃⁃⁃⁃⁃⁃⁃⁃⁃⁃⁃⁃⁃⁃⁃⁃⁃⁃⁃⁃⁃⁃⁃⁃⁃⁃⁃⁃⁃⁃⁃⁃⁃⁃⁃⁃⁃⁃⁃⁃⁃⁃⁃⁃⁃⁃⁃⁃⁃⁃⁃⁃⁃⁃⁃⁃⁃⁃⁃⁃⁃⁃⁃⁃⁃⁃⁃⁃⁃⁃⁃⁃⁃⁃⁃⁃⁃⁃⁃⁃⁃⁃⁃⁃⁃⁃⁃⁃⁃⁃⁃⁃⁃⁃⁃⁃⁃⁃⁃⁃⁃⁃⁃⁃

本文作者申明:这里的文字介绍,对话翻译,背景说明或评论完全基于个人兴趣,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

话题:



0

推荐

锐雷

锐雷

70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人生的黄金时间,三分之一献给了中国,三分之二献给了德国。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兴趣慢慢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文章